山东:菌菇撑起亿元大产业 聊城食用菌产业敲开乡村振兴大门
来源:闪电新闻
深冬时节,走进有“中国双孢菇之乡”美誉的莘县,沿着笔直的公路前行,沃野田畴之间,食用菌比比皆是。
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镇,聊城市近年来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促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截至目前,全市食用菌加工企业105家,各类食用菌专业合作社54个,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山东省前列,逐步形成了以平菇、双孢菇、草菇、鸡腿菇、灵芝为主导,黑木耳、姬菇、杏鲍菇、白灵菇、秀珍菇等多品种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2017年,全市食用菌总产49.4万吨,产值达16.1亿元。食用菌产业已成为聊城蔬菜产业中最具发展活力的增长点。
草棚育菇到“蘑菇工厂”
眼下,正值双孢菇采摘季。1月22日,在阳谷县金斗营镇的华宇食用菌种植基地,一篮篮雪白鲜嫩的双孢菇正在装车,不久,这些美味将出现在南方一些城市的餐桌上。
华宇食用菌种植基地成立于2017年,投资400余万元建成智能化恒温菌棚29座。“传统草棚都是季节性栽培,每年一季且产量低。我们通过改装通风系统和菇架,把双孢菇种进‘空调房’,由于棚内常年保持在15℃至18℃,因此一年可种三季。”基地负责人贺增贞说。
去年7月,聊城市举办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班,邀请荷兰两位顶级农业专家为180余名农技人员、种植户传经送宝、答疑解惑,学员实地参观了莘县富邦菌业有限公司等标准化、规模化企业。
“像食用菌这种需要大面积科技推广的产业,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市农科院理事长王绍军说。去年以来,聊城市先后邀请国内业界知名专家来聊授课,组织召开各种技术培训会30余场。通过一手抓科技共建、一手抓市县乡村企五级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为食用菌新技术找到了高效推广的平台。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成长
1月14日,全市食用菌行业的30多家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强强联合,与市农科院结成“聊城市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产业联盟的成立既是各方优势互补的共赢之举,也是抢抓机遇的务实之举,更是引领创新的战略之举。“虽然聊城市食用菌产业体量大,但仍面临品种少、技术差、链条短、效益低等瓶颈。下步,我们将整合多种资源,开展从良种、生产、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食用菌产业整体竞争力。”王绍军说。
为实现食用菌产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聊城市积极打造食用菌全产业链服务平台,由市农科院牵头,成立食用菌创新团队,省食用菌创新体系岗位专家曹修才担任主持人。食用菌创新团队先后赴福建、浙江考察,形成调研报告,为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莘县富邦菌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宋益胜说:“我们现在建有周年化出菇棚72间,日产双孢菇8吨,年产优质菌种300万瓶、蘑菇培养料5万吨。”宋益胜打算依托市里的产业联盟和创新团队,把富邦菌业继续做大做强。
从科技投入到产业创新
聊城市紧密对接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研发推广先进适用的生产技术。市农科院编写的《平菇熟料栽培技术规程》《平菇菌种制作技术规程》等5项食用菌技术规程入选山东省2018年农业地方技术规程;新立项“食用菌绿色标准化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和“绿色食用菌初深加工技术和销售策略的研究与推广”2个课题,总经费90万元;“闲置菜棚草菇轻简化高效栽培及菌渣利用关键技术”荣获聊城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累计推广面积4.5万亩,增收8.2亿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市农科院投资50万元整修了原生物中心实验室,抽调仪器组建了食用菌科研中心,建设菌种保藏室、全产业链研究室、病理实验室、栽培室等10余个部分。市农科院创新基地蘑菇示范园项目正在推进中。
围绕食用菌最前沿技术,聊城市争创省级食用菌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发展服务平台,培植壮大一批涵盖“育繁推产加销”的食用菌龙头企业,把这一传统产业打造成创新型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