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用菌门户
文章
  • 文章
  • 产品
  • 商铺
  • 论坛
  • 视频
搜索
首页 >> 行业资讯 >>行业信息 >> 中国羊肚菌产业发展规划 (草案) (2019~2021年)
详细内容

中国羊肚菌产业发展规划 (草案) (2019~2021年)

中国羊肚菌产业发展规划 (草案) (2019~2021年)
原创: 羊肚菌产业分会 中国食用菌协会
 
 
 
一、规划背景及意义
(一)规划背景。
“三农”工作作为我国经济工作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一直是党的工作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首次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见 “三农”工作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次,倍受重视。同时,由于“三农”工作与环境密切相关,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安全,因此绿色兴农十分关键。实际上,中央一直对农业十分重视,而主要集中在质量,但大多局限于农产品质量,而没有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因此须从源头把控农产品的绿色生产。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质量兴农和绿色兴农,将对“三农”工作提质增长,从而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使农民增收致富。
食用菌产业具有循环、高效、生态的内在特点。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积极发展食用菌产业。近年来,我国食用菌产业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作物的骨干项目之一,对促进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食用菌已成为继粮食、油料、水果、蔬菜之后的第五大种植产业;随着现代循环农业的发展,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食用菌产业地位将进一步提高。而羊肚菌作为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的食用菌,长期以来备受消费者追捧,被称为“菌中之王”。多年来,羊肚菌消费主要依赖于野生采集,由于市场对野生羊肚菌需求不断增大,逐步兴起了羊肚菌的商业化人工栽培。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上世纪90年*始进行羊肚菌资源调查收集,2000年后开始进行系统的人工驯化栽培研究,最终于2010~2012年获得羊肚菌大田栽培技术的成功,形成了羊肚菌大田商业化栽培的雏形,在国内外首次实现了大田人工商业化栽培的盈利。随后掀开了羊肚菌大田商业化栽培热潮的序幕,同时羊肚菌新品种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的研发热潮席卷而来。
2013年,随着世界首例羊肚菌新品种“川羊肚菌1号”通过四川省审定和栽培技术的日臻完善,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羊肚菌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川羊肚菌系列新品种相继应用于大生产,我国正面临新兴食用菌—羊肚菌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如何抓住机遇,统一规划,确保我国羊肚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助力脱贫攻坚,将成为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做出此规划,旨在推动我国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有效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形成新的优势农业产业布局。
(二)规划意义。
1、羊肚菌产业发展是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羊肚菌作为新晋人工栽培食用菌种类,属于低温栽培型食用菌,产品附加值高,产业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不仅适于*带、温带平原丘区集约化规模化生产,也适于边远山区、高原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生产。这对于调整我国食用菌品种结构,提升我国珍稀食用菌产品供给能力,帮助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意义重大。
2、创建羊肚菌产业化技术体系是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与统一,可有效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我国多地以香菇、黑木耳等高消耗木材的木腐菌生产为主,对当地森林资源破坏严重;草腐型(腐生型)食用菌生产技术水平低,品种老化退化严重,品种更新速度缓慢;我国目前高效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栽培技术标准化程度低,产品受市场因素和产后加工技术的制约,效益不稳定;因此我国应大力发展以消耗秸秆资源为主的草腐型(腐生型)食用菌生产。可栽培羊肚菌种类属于腐生菌或兼性腐生菌种类,大田栽培的主要原料为农作物秸秆、小麦、腐殖土等均是可再生资源,不依赖木材资源;这对调整我国食用菌品种结构,培育生态型食用菌新业态,保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3、开展羊肚菌野生资源发掘利用研究对产业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
羊肚菌具有极高的市场接受程度,具有广阔消费市场。100多年的驯化历史,积累了一些的研究结果,同时羊肚菌资源分布广泛、种类多样,相对其它名贵野生食用菌有一定驯化研究基础。通过对羊肚菌种质资源发掘利用和驯化栽培研究,将积累丰富的资源评价方法、野生食用菌驯化栽培研究方法,深化人们对羊肚菌等名贵野生食用菌遗传学、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的认知,推动我国野生食用菌产业化开发进程。
4、羊肚菌的独特营养保健功能倍受国内外人士的青睐,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羊肚菌的营养价值丰富,又美味独特,受到广大消费者的热爱。羊肚菌是一个世界市场的食用菌,具有最为广泛的消费群体,适合各类人群,特别是在欧美发达国家市场需求强劲,是一种价格昂贵的高端消费食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理念的改变,一荤、一素、一菇(菌)的膳食结构逐渐受到世人的热捧和重视,羊肚菌的市场亦逐渐活跃起来,作为一个绿色、生态、可持续的朝阳产业,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5、发展羊肚菌产业,是把握历史机遇、迎接新的挑战,可高效促进农村特色经济发展。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已把农民增收致富作为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而羊肚菌作为食用菌新晋的一员,符合“一带一路”和“精准扶贫”政策。因此,我们遇到发展羊肚菌这项朝阳产业的大好时机。我国作为WTO的一员,食用菌产品须进一步在国际市场站稳脚根,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在机遇和挑战面前,只有根据自身特点,把握难得的机遇迎接挑战,利用自身优势带动农民增收,发展经济才是硬道理。
6、科学规划将有效促进我国羊肚菌产业持续稳步发展。
我国羊肚菌产业基础扎实,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对我国羊肚菌产业进行科学规划,政府从宏观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指导,重点支持生产基地建设,推广良种和先进技术,着力培育羊肚菌龙头加工企业,实施产业化发展,有效促进我国羊肚菌产业持续稳步向前发展以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贯彻执行党中央*有关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增加农牧民收入有关精神的具体体现。
 
二、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产业现状。
1、产业不断发展。
2009年,羊肚菌仿生栽培技术获得羊肚菌子实体,但栽培方法繁琐、产量低,且成本高。上世纪90年代左右开始进行羊肚菌资源调查收集,2000年后开始进行系统的人工驯化栽培研究,随后2010~2012年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新都实验基地,羊肚菌大田栽培技术获得成功,小面积亩产达到100公斤,形成了羊肚菌大田商业化栽培的雏形,在国内外首次实现了大田人工商业化栽培的盈利,使羊肚菌产业化开发成为可能。2012 年冬至2013年春,大棚栽培羊肚菌试验示范,并结合营养转化袋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成功,由此将羊肚菌人工产业化栽培推到公众视野,掀开了羊肚菌大田商业化栽培热潮的序幕。随后不断扩大发展,在2014~2018年连续5 年对不同栽培模式开展高产创建,测产结果显示羊肚菌产量潜力巨大。
2、区域布局不断扩大。
四川羊肚菌生产呈快速增长趋势,并引领带动全国羊肚菌产业发展。从2012年的100亩左右发展到2014年激增至8000亩,并开始扩展到湖北、云南、西藏、福建等省;2015年,四川栽培面积超过2万亩,开始扩展到湖北、云南、陕西、河南、重庆、贵州、甘肃、西藏等地5000亩;2018年全国栽培面积10万亩以上,四川占6万亩左右,其它区域分布到云、贵、渝、鄂、甘、陕、豫、晋、冀、湘、浙、藏、青等地。目前国内羊肚菌栽培的主要分布区域还是集中在四川盆地、川西高原、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云贵高原。
3、科技支撑初见成效。
羊肚菌发展一直由科技作为支撑。科技工作人员在资源收集的基础上建立了羊肚菌栽培种质资源评价体系,对观测性状和测量性状进行筛选;并对优势羊肚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等,建立了羊肚菌种质资源库。同时选育出世界首例商业化栽培羊肚菌新品种;研制了国内外第一个子囊菌DUS测试指南的国家农业行业标准等。另外,相关科研机构创建了稳定、高效的羊肚菌菌种扩繁技术体系,极大提高了羊肚菌菌种的成品率和稳定性,为羊肚菌稳产高产栽培提供了支撑;培育了羊肚菌新产业新业态,建立了以羊肚菌为核心的稳粮增收种植新模式。
4、栽培模式不断完善。
羊肚菌产业以科技为核心、市场为导向“五位一体·循环促进”(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专家农场→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成果转化与技术推广模式。由牵头人携带技术和资金在主产区建立羊肚菌专家示范农场;整合科研单位等混合编队组成技术服务团队,分片区全覆盖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专家农场作为样板示范带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羊肚菌生产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在羊肚菌创新团队的技术支撑下生产优质菌种供应给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广大种植户发展羊肚菌生产,并回收其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又投入资金支持创新团队开展技术研发、技术团队服务于生产基地。形成以科技为核心、利益共享、循环促进的新型特色产业发展联合体,推动羊肚菌产业集群式发展。通过这种新模式将羊肚菌新品种及产业化技术体系在国内迅速示范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羊肚菌产业有了较好的发展,但是纵观该产业现状,与其它食用菌产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当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基础研究薄弱:生活史、繁殖机理等科学技术问题未解决。
       目前,对于大规模的羊肚菌商业种植技术研究及生产实践存在薄弱环节,并没有形成一种成熟的种植模式,加之羊肚菌对生长环境的选择问题,许多地区的羊肚菌生产在种植过程中遭遇了菌种退化、气候等因素导致产量不稳定、甚至颗粒无收的问题。
2、大面积栽培:缺少栽培技术规范,出菇不均匀。
      羊肚菌“良法”标准尚未出台,现阶段普遍存在菌种、营养包、菌丝培养标准、催菇时间、土壤持水率、覆膜时间、揭膜时间、原基培养周期,以及通风量等关键技术靠经验和“传、帮、带”的现象,导致产量和产品品质不稳定,生产效益波动大,并出现“20%盈利、80%保本或亏损”局面。并且,我国羊肚菌目前栽培技术尚不成熟,存在栽培者栽培技术掌握不够,产量不稳定,产品品质参差不齐,以及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
3、菌种生产管理体系不健全,导致菌种生产混乱,已成为制约我国羊肚菌产业发展的瓶颈。
      由于羊肚菌菌种生产者越来越多,缺乏强有力的管理手段、没有专业法定机构对菌种质量进行鉴定和监测,导致菌种生产混乱,菌种质量难以保证,从而困扰菇农,因菌种质量发生绝收和减产事件增加,菌种质量问题已成为严重制约羊肚菌产业进一步持续发展的问题。同时由于管理体系的不健全,缺乏执法力度,这也给不法菌种生产销售者谋取利益留下可乘之机,生产劣质菌种坑害种植户。          
4、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且产品市场化程度低。
      当前,我国羊肚菌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低,区域内竞争激烈,科技投入不足,关键技术主要是靠模仿和复制。产业发展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包括优良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贮藏,基础生物学,遗传学,菌种选育,检测技术,高效栽培技术,保鲜技术和产品加工技术等。因此产品的内在质量和质量的稳定性不能保证。加之标准化生产和食品安全生产意识淡薄,生产的产品质量不高,市场竞争能力不高。另外,我国羊肚菌产品主要以鲜品、干品方式销售,贮藏加工技术和设施栽培不成熟,再加之采收、采后处理措施、运输等还没有形成标准,加工企业数量少,产业链不完善。
5、数量巨大的废弃菌种容器及转化袋废弃物,导致局部地方农业污染严重。
      羊肚菌生产的废弃菌种容器及转化袋废弃物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数量日益递增,导致局部地方农业污染严重,数量巨大的废品再次利用和多途径利用成为了急待解决的新问题。相关科研单位及企业在不断摸索,研制方便反复回收利用的菌种容器,但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如何解决废弃菌种容器及转化袋废弃物的出路问题,是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三、产业发展优势
(一)适宜栽培区域广。
当前,我国羊肚菌产业已初步向优势区域集中,已经形成了四川盆地及周边山地高原为核心的主产区,并逐步向云贵高原、秦巴山区扩展形成适宜区;同时向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河北、内蒙、辽宁、吉林等延伸形成北方暖棚设施羊肚菌生产区,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羊肚菌生产也有零星分布。这些区域早的可在1月出菇,晚的可在6、7月出菇,有利于促进全国羊肚菌鲜品周期的选择和区域的协调,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羊肚菌鲜菇市场供求平衡问题。
(二)栽培技术轻简、生态。
羊肚菌栽培属于大田栽培,从工艺上说比较轻简,种植户不需要灭菌及室内培养的复杂过程,劳动强度较低。且羊肚菌生产主要原料为谷壳、秸秆、小麦和土壤等,不依赖木材资源,这将大大减少食用菌产业对森林资源的依赖和破坏。
(三)科技支撑强劲。
羊肚菌领域拥有一批科研学术水平高,掌握国际领先技术的科技人才,积累了一批成熟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如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的羊肚菌栽培相关技术等,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成为羊肚菌产业发展的坚强后盾和发展动力。
(四)管理成本较低且投资回报率高。
尽管羊肚菌的菌种成本相对较高,且气候与市场风险较大,但随着目前羊肚菌人工种植技术的成熟,其生产管理十分简单。在气候没有太大变化的情况下,如果能做好羊肚菌生产管理工作,且把握好食用菌市场,就会获得较高的利润。
(五)生产周期短。
羊肚菌从母种及栽培种阶段到栽培种播种到大田,长出大量分生孢子,并最终形成子实体整个过程所需时间短。而大部分种植户直接购买羊肚菌栽培种,从播种、放置转化袋到最后形成子实体大约3个月时间,生产周期短从而见效快。
(六)契合“一带一路”和“精准扶贫”政策。
羊肚菌产业因其生产简单、生产方式现代化以及较高的经济价值等特点,受到了市场和资本的追捧。结合中央部署的扶贫攻坚战略,其中强调了最根本、最重要的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各地不约而同地抓住了食用菌生产“短、平、快”的特点,尤其是新晋羊肚菌产业,将其当作优势特色的典型大力推广。
 
四、国内外市场分析
      近10年来,我国羊肚菌出口量占国际市场份额较少。据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食用菌分会的数据统计,平均每年出口干品仅25~40吨,鲜品300~1000吨,出口单价为每千克160~200美元。因此,拓展国际市场,是我国羊肚菌行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我国羊肚菌栽培面积4万余亩,但鲜菇产量不足4000吨,而全球目前年需求量超 10万吨(包括野生羊肚菌的产量)。这样的产量与年产超2000万吨的栽培食用菌品种相比不到万分之二,与年产超50万吨的野生食用菌相比也只有千分之八。2018 年初,我国羊肚菌在昆明每千克批发价鲜品为240~300元,干品为1000~1600元,呈现出明显的供不应求局面。未来十年,随着国内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加快,羊肚菌的国内需求量将呈现刚性增长趋势。因此,羊肚菌栽培在区域性和季节性方面有明显突破的情况下,鲜菇供应市场和以质取胜,无疑是产业再上新台阶的出路。
 
五、整体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精准扶贫工作等系列部署,结合《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依据食用菌产业特点和实现转型升级发展要求,紧紧围绕“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目标,确立我国羊肚菌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运用标准化、规范化“良种”生产,开展高产、稳产菌株选育;运用工厂化栽培“良法”,完善标准化、周年生产技术;运用高寒、冷凉地区“良法”,实现多季栽培技术;运用温带地区“良法”,开展标准化、机械化和集约化种植。最终加大特色产业专项投入,优化产业布局、实施强村富民战略,以科学发展观实现食用菌产业持续发展,促进地方特色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二)基本原则。
1、“科技兴菌”、科技支撑产业发展原则,加强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工作,建立羊肚菌标准化示范基地和科技服务体系。
2、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原则,发展优质品种,提质增效,提高深加工的比例,确保增值增效。
3、区域化、专业化、规模生产原则,优化羊肚菌布局。
4、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原则,走基地+企业+市场之路。
5、利益分享原则,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企业与农民双赢。
(三)总体目标。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应用证明显示,2013~2017年,累计示范推广羊肚菌栽培21.28万亩,新增产值64.23亿元,新增利润24.81亿元,新增出口创汇8338万美元;2018年全国栽培面积超过12万亩。
      因此,围绕相关战略目标,将科技对羊肚菌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0%;根据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未来三年发展规模规划为:2019年18万亩、2020年25万亩、2021年35万亩,分别实现产值36亿元、50亿元、70亿元,每年实现出口创汇1.5亿美元。
(四)建设内容。
1、羊肚菌产业发展服务体系建设。
      为了促进我国羊肚菌产业健康持续发展,需加强羊肚菌产业发展服务体系的建设。建立相关的科学服务机构,做好羊肚菌优良品种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推广等工作。
2、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建设野生羊肚菌种质资源收集、鉴定、保藏体系,完成国内外主要羊肚菌产区生态环境调查,收集各类羊肚菌资源,采集羊肚菌标本,利用组织分离、多孢分离等方法获得种质资源,开展羊肚菌适宜保藏方法研究与应用等。同时建设优质丰产羊肚菌新品种资源库,针对羊肚菌资源评价结果,对野生羊肚菌或已有羊肚菌分别利用组织分离、多孢杂交、单孢分离等育种方法进行新品种选育等工作。根据羊肚菌产业基地布局,规划1个国家级优良品种选育和原种繁育中心;规划省级良种繁育基地8~10个,规划市、县级良种繁育基地20~30个。
3、标准化科技示范基地建设。
      按照食用菌三级菌种扩繁模式,根据羊肚菌的生物学特性,分别研究羊肚菌母种、原种和栽培种的培养料配方和菌种扩繁工艺,分别确定菌种生产技术参数。同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丘陵、山地、高原等生态类型的气候特点,研究制定相适应的羊肚菌高效栽培技术参数,形成适合不同生态区域的羊肚菌栽培技术规范。并根据羊肚菌生长周期,兼顾稳定粮经作物生产和增加栽培效益两方面要求,建立相应的示范基地,最终将羊肚菌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在基地进行示范应用。
4、羊肚菌采收与加工技术体系建设。
      研究确定羊肚菌采收标准,制定羊肚菌烘干技术规范和等级规程,根据产业需求,开展烘干加工技术研究与应用。
5、大型龙头加工企业培育。
      安排食用菌专家,经常开展调研走访,对羊肚菌相关企业技术人员进行羊肚菌栽培技术培训,提高羊肚菌企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及能力。
(五)保障措施。
      由于羊肚菌将高效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绿色产业和创汇农业集为一体,是一项化腐朽为神奇的产业,需进一步提高认识,将羊肚菌作为一项重要的产业来抓。
1、加强领导,制定优扶政策。
      建立健全领导管理组织,加强领导和管理。成立以羊肚菌相关科研机构及企事业单位参加的“ 发展羊肚菌产业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对羊肚菌产、供、销实行行业管理,以便能真正地全面地起到统筹规划、协调管理作用。同时,加强对行业的扶持,制定羊肚菌发展优惠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2、加强管理,提升科技水平。
(1)加强菌种管理。
      按照农业部颁布的《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的要求,根据我国羊肚菌产业实际情况,尽快出台《 羊肚菌菌种管理条例》,从源头上严把生产质量关。
(2)抓标准化建设。
      继续制定和完善主栽羊肚菌品种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标准,并组织推广实施,全程监控羊肚菌的无公害生产过程,以提高我国羊肚菌的品质。
(3)加大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力度。
       要加强技术培训,让先进技术真正落到实处。对出口创汇的羊肚菌产品,要规范采摘,严控质量。同时加大对野生羊肚菌资源的抚育和研发力度。
3、创新机制,加快产业化进程。
      继续发挥中国食用菌协会在技术、信息方面的优势,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成立和壮大羊肚菌专合组织、可创新建设“羊肚菌专家大院”,在菌种供应、技术推广、菇农培训、市场需求、产品销售等方面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同时政府、金融等应从政策和信贷上,对有发展潜力的龙头企业给予大力扶持,促进产业化发展。
4、增加投入,整合资源。
      为了促进羊肚菌产业的健康发展,各个省政府应加大对羊肚菌产业的投入力度,设立专项资金,在羊肚菌优势区域内建设重点项目,各个部门应该相互配合,形成共同扶持羊肚菌产业发展的局面。
六、规划编制依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十九大报告;
2.《*中央 *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
3.羊肚菌大田栽培技术规程;
4.Li Q, Xiong C, Huang WL, Li XL. 2017. Controlled surface fire for improving yields of Morchella importuna. Mycological Progress 16: 1057–1063;
5.Peng W, Chen Y, Tan H, Tang J, Gan B. 2015. Artificial cultivation of morels is blooming in Sichuan, Bulletin for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shroom Biology and Mushroom Products (New Delhi, India);
6.黄忠乾,唐利民,邓玲,干雪梅,包国芳,苗人云,彭卫红,甘炳成. 2018. 林下羊肚菌高效栽培技术. 四川农业科技1: 24–25;
7.陈航,唐明先,姜邻,马薇,羊玉蓉,罗孝贵. 2017. 甘孜高原羊肚菌产业的发展优势、现状与对策. 农业科技通讯11: 26–28。
中国食用菌协会羊肚菌产业分会起草
分会秘书处: 李小林15208358662
期待您的意见建议和精彩留言

 


1小时快修服务

7天无理由退货

15天免费换货

满150元包邮

520余家售后网点

帮助中心

服务支持

关注我们

特色服务

13693347099


周一至周日8:00-18:00


技术支持: 多网合一技术服务中心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