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道真县助食用菌产业跨过“三难”贵州道真县助食用菌产业跨过“三难”【核心提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疫”打响后,贵州省道真自治县抓住工作重点,咬住工作难点,深入分析疫情防控形势,破解“资金、用工、技术”三难题,落实“定工作责任、定工作区域、定上下班路线”三定法,强化“物资、销售、收益”三保障,全力推进食用菌生产经营主体复工复产。目前,该县的贵州同辉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贵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83家专业合作社、7个食用菌产业扶贫示范园、11个“蘑菇农庄”已全面复工复产。 一年之计在于春。当前,正值复工复产的关键时期,只有复工复产与疫情防控齐头并进,才能打好开局第一仗,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疫”打响后,贵州省道真自治县抓住工作重点,咬住工作难点,深入分析疫情防控形势,破解“资金、用工、技术”三难题,落实“定工作责任、定工作区域、定上下班路线”三定法,强化“物资、销售、收益”三保障,全力推进食用菌生产经营主体复工复产。目前,该县的贵州同辉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贵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83家专业合作社、7个食用菌产业扶贫示范园、11个“蘑菇农庄”已全面复工复产。 破解“三难题” 最快速度抓复工 走进道真自治县平模镇兴宝村大坝组,只见农民们正在忙着搭建食用菌大棚。“非常感谢农商行,帮我解决了资金难题。”正在搭建食用菌大棚的农民邓建国介绍,农商行贷了30万元给他家。 邓建国是当地的产业发展能手,经过多方考察论证,决定带领乡亲们发展食用菌产业。当时部分群众有顾虑,他带头建设7个食用菌大棚,当建设大棚资金困难时,道真自治县农商行的贷款帮助他渡过了难关,目前7个食用菌大棚建设已基本完成。 连日来,道真自治县采取开辟贷款绿色通道、点对点介绍工人、下派技术人员等措施,切实帮助各类经营主体解决食用菌产业发展中遇到的资金、用工、技术等“三难”问题,帮助他们迅速复工复产。自疫情发生发来,该县累计发放贷款2亿余元、点对点介绍工人3000余人、下派科技人员100余人。 落实“三定法” 最实措施抓防控 “下班后,直接回到各自的家中,千万不要到处串门……”3月7日下午18时,道真自治县三桥镇食用菌产业园内,党员何云帮照例提醒即将下班的工人们落实疫情防控措施。 疫情发生以来,何云帮就当起了义务宣传员,采取微信、发放资料等方式,积极宣传疫情防控相关知识,指导群众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他比工人们先进园、后出园。”三桥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冯育奎介绍说,像何云帮这样的党员义务宣传员在三桥镇还有很多。 据三桥镇食用菌园区合作社理事长韦继敏介绍,他们根据务工居民的居住区域,相应划分其工作区域,工作区域固定后,工人每天只在自己的区域工作,并且搭配干活的人也是固定的,从而减少工人交叉感染的风险。 道真自治县根据食用菌产业生产特点,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制定了定工作责任、定工作区域、定上下班路线等“三定”管理措施。建立镇、村两级干部负责制度,组建党员义务宣传队或突击队等方式,积极引导党员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指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对生产工人的工作区域进行科学划分,明确相对固定的工作区域,减少人员接触,降低感染风险。引导工人们上下班严格按照确定的路线行进,确保食用菌产业经营主体安全生产。 强化“三保障” 最大努力促增收 近日,道真自治县农业园区党员突击队为隆兴镇食用菌产业园区送去化肥、消毒液、口罩等物资。疫情发生以来,道真自治县着力强化物资、销售、收益等三个方面的保障,着力为帮助食用菌经营主体消除发展后顾之忧。目前,全县已累计配送化肥3296吨、农药50吨、口罩10万余个,消毒液15000余瓶,可以满足春耕生产的需要。 据县兴农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由之前的“找销路”到现在的“平台订”,切实解决了菇农的后顾之忧,目前,全县食用菌订单生产占比达到99%,群众种植的积极性也很高。 根据隆兴镇浣溪村百亩大田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介绍,按照合作社与同辉食用菌有限公司协议约定,“一级菇0.1元/斤、二级菇0.08元/斤,等外菇0.05元/斤”的标准支付管理服务费给专业合作社,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60余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