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聊城市地处鲁西平原,有悠久的食用菌栽培历史。聊城市平菇栽培已有30多年的历史,且主要集中在东昌府区,年总产量30万吨左右,逐渐进人稳定发展期,是全省乃至全国规模最大的平菇生产基地,东昌府区也因此成为“中国平菇第一县”。
聊城市平菇栽培基础较好,病虫害一般发生较少,病害主要有侵染性病害如木霉、链孢霉、黄斑病、软腐病;非侵染性(生理)病害如畸形菇等;虫害主要有菇蚊、菇蝇、癭蚊、螨类等。
症状 木霉又称绿霉,是危害平菇最严重的一种杂菌。菌种携带木霉或者接种操作不规范时,菌包极易感染木霉,并迅速波及培养料,形成厚厚的一层霉层,菇体被感染后,停止生长,软化、渍水,进而布满木霉菌丝。
发生规律 木霉菌丝和分生孢子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6℃~45℃都能生长,20℃~35℃生长最快,15℃以下菌丝生长减慢。pH在3.5~6时,最适宜木霉菌丝生长。菌丝耐二氧化碳,在通风不良的菇房内能大量繁殖,快速侵染菌包和菇体。
治疗方法 保持制种发菌场所环境干净卫生,无废料和菌渣堆积;灭菌彻底,常压灭菌需100℃保持10h以上,要防止中途降温和热循环不畅;配制培养料时,控制培养料内水分60%~65%,大规模生产应在料内拌入菇管家,能有效控制发菌期污染;保证所用菌种纯度与活力;保证无菌操作;加强发菌期检查,发现污染袋及时清出。 症状 链孢霉是平菇高温季节栽培的首要竞争性杂菌,多数为橘红色、橘黄色或淡红色。在高温高湿季节内,生产菌袋如操作不慎,极易引发链孢霉感染;试管2d就能长满菌丝,第3天会出现橘红色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可随工作人员手、衣服等携带到另一菇房进行重复侵染。
发生规律 链孢霉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在富含淀粉及糖分的基质上能快速生长。该病菌耐高温,在25℃~35℃生长迅速,但在密闭缺氧的瓶或袋内菌丝生长弱难以形成孢子。
防治方法 重视菌种及发菌场所干燥清洁,一旦发现个别菌袋长出链孢霉,立即密封好放入锅炉内烧毁。其他防治措施参照木霉防治方法。 症状 黄斑病又名黄菇病, 病原菌为伞菌假单孢杆菌。在栽培量大的菇棚内,常有平菇在生长中出现黄斑或整朵菇黄化的现象,发病菇呈水渍状,但不发粘不腐烂,尤其是黑色平菇出现黄斑后严重影响商品价值。
发生规律 在春秋季温湿度变化较大时,容易发生平菇黄斑病。气温在20℃以下和30℃以上时不易发生。
防治方法 ①.根据季节选用适宜的品种; ②.菇房内保持通风状态,适当降低菇房内空气相对湿度; ③.发病后及时摘除病菇,停止浇水,喷施5%的石灰水可有效控制病害蔓延。 软腐病 症状 平菇发菌期,培养料受细菌侵染后,大量细菌在培养料内繁殖形成黄褐色或黑褐色的细菌体,使平菇菌丝生长受到抑制,产生腐烂现象。平菇子实体受侵染后,菇体呈水渍状,发黏,进而腐烂发臭。
发生规律 病原菌广泛存在于有机质和不洁净的水中,当拌料时使用不洁净的水,发菌期病菌就会大量繁殖,导致菌袋报废;在出菇期,菌袋口长期积水,原基被淹,易引发软腐病。菇房内高温高湿也是发病的重要诱因。
防治方法 ①.使用洁净水拌料,控制发菌期培养料内水分; ②.出菇期适当降低菇房内空气相对湿度,加强通风,防止浇水时出菇口积水; ③.选用适宜季节的栽培品种;四是发病时停止喷水,加强通风,并在菌袋口喷施保清黄能有效减轻症状。 体积小繁殖快,幼虫喜潮湿,有趋光性,喜群居。成虫产卵在培养料面上,孵出幼虫取食培养料,使培养料成黏湿状;幼虫取食菌丝,造成菌丝萎缩退化,菇蕾枯萎死亡;幼虫蛀食子实体,使子实体成孔状、腐烂。
成虫喜生长在幼嫩菌丝的培养料上产卵。幼虫常集中在菇蕾附近取食菌丝,引起菌丝衰退而菇蕾萎缩。幼虫主要危害子实体,钻蛀幼菇基部,造成子实体变褐色,枯萎腐烂。子实体长大后受害,常因钻蛀造成孔洞而失去商品价值。 幼虫在培养料内直接取食菌丝及培养料的养分,使菌丝衰退。出菇后,幼虫取食子实体上菌皮,造成明显的伤痕及斑块。菌柄与菌盖的连接处、菇根上常聚集大量幼虫。子实体因带虫及虫伤使品质下降。 包括红蜘蛛、菌虱。螨类非常小,初期常被忽视,一旦发生危害严重。螨类主要是通过培养料带虫进入菇房,它可以吸附在昆虫体上,可以引起菌丝的枯萎、衰退,严重时吃尽菌丝体。菌丝体消失后,培养料变黑腐烂,就咬食菇蕾,引起菇蕾死亡。
①.栽培场所 要彻底消毒,各种培养料选择新鲜、无霉变、无害虫的,受潮变质的不可以用; ②.用防虫网阻挡多种害虫入侵; ③.重视培养料的前处理,拌料时加人高效低毒杀虫剂,减少发菌期幼虫繁殖; ④.采用物理方法,在菇房内悬挂灭虫灯、张贴黄色粘虫板等诱杀成虫,减少成虫数量; ⑤.药剂控制,对症下药,如虫螨一熏、康宁、甲维盐等高效低毒农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