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新手对于羊肚菌的播种方式比较新奇,本文会进行详细讲解。羊肚菌播种操作期间,应避免将菌种置于太阳下暴晒,应选择阴凉处或树荫下堆放。
播种前,塑料瓶或菌袋包装的菌种最好先进行表面消毒处理。方法是:用0.1%~0.2%来苏尔或新洁尔灭溶液,清洗栽培种的瓶身和瓶口、菌种袋表面、掏种工具、塑料盆,接种人员的双手皮肤进行消毒处理。
然后将菌种塑料袋或外包装去掉,将菌种在已消毒的盆内掰碎,但不要揉搓,尽量减少对菌丝的伤害。最好选择温度较低的阴天或太阳光线不强烈的时候进行播种,以免强光线对菌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如需交流更多羊肚菌种植技术,加136-9906-0414互相沟通学习进步 羊肚菌播种量与子实体产量的数量关系呈抛物线的规律,一般情况下,每亩菌种用量为150~200kg。播种量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一般以有菌种为宜。大规模栽培的基地,应控制菌种母田400袋左右,避免出现前期菌种用量过大,后期菌种用量吃紧的用量现象。
污染程度较轻的羊肚菌菌种,去掉污染部分后的剩余部分,仍可用于播种,不会影响播种效果。毫无疑问,每亩菌种用量越大,越有利于形成种群优势,也就越有利于压制杂菌,降低不利因素的干扰,为稳产高产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因而,近年来羊肚菌的每亩菌种用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这取决于栽培成本与种植效益如何权衡的一个问题,需根据栽培条件、种植技术、资金能力来综合考虑。播种时间时最高气温低于24~25℃时,土壤温度在20℃以下即可播种。畦床整平后,将菌种捣碎均匀地撒播入畦床上,然后覆土5厘米盖面。菌种要求纯正无污染,菌龄18~20天。
在畦床前端纵向开3条沟,宽15~20厘米,沟间距离20~25厘米,深5~6厘米。把菌种捣碎,均匀撒播于沟内;然后覆土4~5厘米,整平畦面,菌种用量同穴播,菌种要求纯正无污染,菌龄18~20天。近年来沟播还推行一种新方式,先把畦床整平后,把菌种捣碎,撒播于畦床上;然后用机耕耙在畦面耙成5条沟,让畦面菌种与泥土混在一起,随机耕耙分布于沟旁。此种方式发菌较快,但长菇后沟间拥挤。
在畦床上先挖好接种穴,穴长宽8~10厘米,深4~5厘米,穴距40~50厘米。播种时将脱袋的菌种播于穴内,然后覆土4~5厘米铺平畦面。播种以后要立即进行覆土。大面积栽培,播种后最多不超过1h就要覆土,否则菌种容易被吹干,导致菌丝体生长缓慢或死亡覆土用走道内的土壤,覆土厚5.0~7.0cm覆土的方法:可以用人工铲土或开沟机翻土,将走道内的土壤翻到畦面上,均匀分布。土壤偏干或在干旱地区,可以适当碾压土面,减少覆土层土壤孔隙度,防止水分损失。如果播种期间阴雨连绵,土壤湿度过大,把菌种撒在畦面以后应该采用干客土覆盖,不要采用原田的湿土覆盖。其中,采挖山坡干燥的沙土,运送到湿田中进行覆盖,效果较好。如需交流更多羊肚菌种植技术,加136-9906-0414互相沟通学习进步 本文综合自自我总结,百度百科,《羊肚菌生物学基础、菌种分离制作与高产栽培术》贺新生著;《羊肚菌栽培新技术》贾乾义著,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如有不实和错误,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