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在交易中心有多达6吨的松露上市,由此而见云南“野生菌王国”称号名不虚传。近年来,云南瞄准松露等野生菌产品庞大的市场需求,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大力扶持发展松露产业。截至目前,已有多个县市建成了松露人工栽培基地,以及相应的产品初加工园区。遍布云滇大地的松露食用菌种植,成为基层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金钥匙”。逐步做大做强做优的野生食用菌产业,不失为云南群众增收致富的“朝阳产业”,更是当地踏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生态文明理念的生动写照。
正是由于松露等野生菌的栽培种植、加工生产、销售流通,与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和当地群众切身利益须臾相关,野生菌交易市场的一举一动就都值得关注。比如,由于供给量的逐步增大,目前松露市场价格为每公斤150元到600元。如果只是看市场价格,这个数字或许会让人感觉有些“亲民”,甚至会认为实现“松露自由”的时节到了。然而,只要真正走进市场、尤其是走近松露栽培种植户,就会发现,如此“亲民”的市场价格,可能会给产业链的相关环节带来波及。一方面,生产端的大量供给,可能导致短期内的供大于求,在消费端形成价格跳水、甚至滞销。另一方面,市场供给量的饱和,以及由此而来的价格下行,会溯及影响生产端的积极性。特别是在岁末时节,极可能影响种植户调整缩减来年的野生菌生产规模;而这又可能撬动来年出现“物以稀为贵”,野生菌价格上涨……周而复始下去,云南松露野生菌产业价格就可能形成“过山车”现象,难以走出“价格周期”瓶颈制约。
事实上,面对所谓的“松露自由”,就像面对一枚硬币,需要客观地进行两面分析。既不能只是站在消费者角度,简单地以为价格亲民就是好事;也不能完全忽视市场端需求、仅仅只为生产端的产业规模着想,这样会造成“只顾埋头拉车”盲目而行误打误撞。为了尽快打造起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加快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云南在充分发挥气候多样性作用、提升野生食用菌品质、扩大栽培规模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基础工作。如果能够敏锐地捕捉来自市场的需求信息,更加精准地为市场需求者提供高品质服务,云南松露产业无疑可望“再上一层楼”。
比如,在野生菌栽培生产端,逐步淘汰粗放式经营,运用信息化设施提升标准化、生态化水平,让“云菌”成为消费者信得过、市场上响当当的“金字招牌”。再比如,根据生产规模,因地制宜延伸生产链、衍生生产线,既要外销野生菌,也要生产调味品、保健品、日化品,确保野生菌量大时可以不掉价、量小时供给不断货,避免价格走上“过山车”……总之,将科技支撑、政策扶持等多个方面的力量,都力争“好钢用在刀刃上”,推进云南野生菌从单一的“价格自由”进化到“行情自由”,助力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