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生物技术利用航天飞行器搭载生物体至太空,通过太空的强辐射和微重力等部分种质资源会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在基因型层面出现产量及品质明显提升、抗病能力变强等都是种质资源身处复杂宇宙环境作用下可能产生的“有益”突变。
白参,学名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 Fr.),云南叫八担柴、陕西叫树花、湖北叫鸡毛菌、湖南叫鸡冠菌等,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一种食药兼用的大型真菌,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矿物质元素等营养成分,具有滋补强壮、镇静功效,治疗精神不振、头昏耳鸣等功效。据《药用真菌》等记载,裂褶菌“性平、味甘、微寒、无毒”,有清肝明目、滋补强身的功效。
然而,由于白参子实体坚韧(菌久煮不烂,要烧八担柴火才行,故而得名八担柴)、孢子多和繁殖快等特点,造成自上世纪80年代人工驯化栽培成功至今,栽培面积、市场和消费习惯未能持续发展。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杨祝良研究团队依托云南重大科技专项与重点研发计划——航天育种和航天食品研发与示范航天育种(202202AE090001)项目,通过神州十二号搭载将白参菌株 “上天”,2021年9月17日13时30分许“入地”后,研究团队经过筛选、杂交、鉴定、出菇等研究,获得了‘神12-白参’航天种质菌株。该菌株子实体覆瓦状簇生、白色至灰白色、边缘稍带红色、呈掌形纵裂内卷、表面长有绒毛,菌肉味道清香、厚、稍脆,孢子稀少;菌丝体浓密、白色、生长速度快。
下一步,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云南省政府的领导下,昆明植物所杨祝良研究团队将持续开展‘神12-白参’航天种质菌株的生物学、遗传学研究、新品种申报、二次搭载(神州十四号)、三次搭载和产业化示范推广等工作,建立食用菌(羊肚菌)航天育种种质资源库,为 “云菌”品牌打造,研发一批有重大影响力的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支持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技进步、乡村振兴和产业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