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一早,黔西市大关镇银河村村民就来到红托竹荪种植基地有序开展竹荪采收。
今年,银河村华明专业合作社与贵州绿箐红托竹荪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发展红托竹荪产业,累计种植红托竹荪10万棒,共46个大棚,占地面积23亩。为了确保红托竹荪销售不受影响,除了与贵州绿箐红托竹荪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外,省委政研室驻村工作队还积极联系贵阳农投集团旗下商户上门收购。
7月以来出现的高温少雨天气,银河村红托竹荪产量受到较大影响。为了最大限度减少损失,驻村工作队及时联系省农科院专家团队和省外商户到村指导,有效减少了断菇率。
自9月份以来,红托竹荪产量回升,但由于受近期疫情影响,合作收购的商户无法上门收购,合作社又采取烘干的方式进行保存,并与相关企业达成供销意向。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坚持疫情防控与产业发展两手抓,在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组织村民有序开展竹荪采收和烘烤。
对村民洪光会来说,由于身患疾病无法外出务工,发展红托竹荪产业,家门口就业的他收入得到了实实在在提升,仅合作社参与红托竹荪种植和采收就实现增收1.2万余元。据了解,银河村通过发展红托竹荪种植累计吸纳就业1500余人次,发放劳动务工费用近15万元。
60多岁的村民余学明今年以来一直在合作社务工,具体负责红托竹荪的种植和采收管理,他告诉记者:“红托竹荪市场价值比较高,而且不愁销路,能产出来、就能卖出去,而且对老百姓就业有很强的带动作用。”
“食用菌是黔西市的主导产业之一,政策支持力度比较大。红托竹荪市场价值高、销路好,而且能够带动大量本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确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郝守丽说,目前正尽量通过烘烤等初加工的方式努力增加一些附加值。
银河村曾是省级一类贫困村,近年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指导和村“两委”的带动下,先后发展了巨菌草、辣椒、羊肚菌、红托竹荪、青贮玉米种植等产业,有效带动在家村民就业增收。今年,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银河村新建机耕道6.5公里,产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村“两委”发展产业的信心更足。
下一步,银河村计划紧紧围绕肉牛养殖、食用菌等黔西市主导产业谋划,继续坚持“青贮玉米+肉牛养殖”种养循环发展,同时用好产业大棚继续发展食用菌和辣椒等产业,再配套油菜等小季作物种植,带动当地群众就业的同时逐步壮大村集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