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绥芬河市充分发挥城市辐射优势和土地流转优势,立足实际、深挖潜力、盘活资本,强经济、美环境、重治理、优民风、富乡民,走出了一条边境乡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
特色农业形成品牌效应
绥芬河着力打造“小而美小而精”特色农业,创建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扩大农业绿色品牌影响力。
在维多宝有机黑木耳种植基地,记者看到大棚内挂满了白色木耳。该种植基地负责人杨绍礼介绍,此木耳叫玉木耳,2017年开始种植,因其有降血脂和提高免疫力功效,很受认可。木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今年就种了4个大棚、10万多袋,还有500亩地、75栋大棚年产黑木耳40万斤。经过20多年的发展,木耳生产技术不断成熟,已经形成了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发展模式。
阜宁镇是绥芬河黑木耳主产区,建有6个种植园区、570栋吊袋大棚,年种植量稳定在2400 万袋左右,其中菜营、北沟、南寒、建东、建西5个村年种植量超百万袋,黑木耳种植已经成为了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帮助农民户均收入达到10万元。阜宁镇还立足自身实际,鼓励引导村民种植北药,目前北药种植面积达到3355亩,主要品种有人参、赤芍、白藓皮、刺五加、平贝、苍术、玉竹等20余种。2021年阜宁镇获批“全省中药材示范强镇”称号。
建新村大岭下屯的大棚内,村民郑晓秋正为齐腰高的西红柿秧苗打杈,为秋季上市做护理。44岁的郑晓秋已经种植大棚20余年了,近几年开始种植富硒蔬菜,3个大棚每年都有近6万元收入。
经过多年的摸索发展,绥芬河市的有机蔬菜品牌在逐渐叫响。扶持和推进阜宁镇建新村鸵鸟、北寒村肉牛等特色养殖产业发展。深挖渔业潜力,现有养殖场44家,家鱼养殖量占到总量的85%以上。改造农田1000平方米,打造智慧农业菜园经济,生产绿色有机健康农产品。带动农民加入绥东村蔬菜(花卉)农民专业合作社,年产花卉40余万株,产值达60余万元,股东实现分红2.5万元,年可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70多人,增加农民收入5000元,实现合作社、股民和村集体“三方”共赢。
“互联网+”开拓销售新路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绥芬河市的城镇化率已达87%。依托互市贸易政策,阜宁镇探索成立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绥芬河片区富绥边民互市贸易合作社,在村党组织的带领下开辟出一条新路,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利用“互联网+”,让周边农村享受到了政策红利,大量的优质木耳、有机蔬菜、营养杂粮经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
“边境小乡村”的直播间一直火爆,有时销售额在10万元左右,使原生态的农产品可以直达消费者的餐桌。2017年,维多宝富硒木耳基地落户建新村,形成了“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吸收了周边400多名村民长期或短期就业。同时,通过与国内外大型商超和线上电商平台开展深度合作,将绥芬河的优质黑木耳卖向全国各地。
为更好推动农村电商发展,阜宁镇成立了电商办,2021年成立了绥芬河市欠欠农村电商产业园,并成立了党支部。通过整合优质农产品,利用直播带货帮助农民销售产品。积极吸纳本地的“农民网红”,带领他们开启创业之旅。聘请专业电商老师,为农民开展培训。现在电商产业园逐渐走上正轨,年销售实现超百万单,为农民增收开辟了一条新路。
红色旅游促进村民增收
依托紧邻红花岭东北抗联小镇、醉美331国道的区位优势,绥芬河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契机,把发展民宿产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点,通过村集体自筹资金和衔接资金投资370万元,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的精品民宿,吸纳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打造红花岭田园综合体,促进村民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永胜村联合北寒村投资建设了红花岭东北抗联主题小镇,小镇作为全省第四届旅发大会东线重要观摩景点之一,先后获批省级“十四五”研学实践教育基地、3A级旅游景区和2022年牡丹江市中小学研学基地,成为绥芬河红色旅游线路的重要景点。小镇经理马玉秋介绍,从6月份到现在已经接待4000余名游客。
红色旅游的发展带动了周边村屯餐饮业和休闲游的发展,以小镇为核心,红花岭村、南寒村打造了特色乡村民宿,发展特色“农家乐”,形成了“红绿辉映”的特色旅游发展模式。